昨日市场震荡分化,三大指数涨跌不一,沪指全天持续水下震荡,再度考验整数关口,而创业板和深成指是翻红的状态,仅有的热点还是聚焦在科技这边。个股跌多涨少,全市场超3600只个股下跌。沪深两市成交额7516亿,较上个交易日缩量965亿,北向资金净卖出33.01亿元。上周五稍有回暖的短线情绪再度变得谨慎。近期,市场出现一个新概念即:“科特估”,“科特估”是一个新兴的金融投资概念,主要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。它被视为“中特估”的延伸和重点组成部分,旨在通过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,推动经济的显著拉动作用。“科特估”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,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优势制造:涉及新能源车和通信等产业,这些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。中国自造:包括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,强调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的能力。先进智造:涵盖人工智能(AI)、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,代表着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方向。板块上,消费电子概念股全线爆发,苹果概念股涨幅居前,此外消费电子的炒作还延伸至3D打印方向,消息面上,知名分析师郭明鎖今日指出,苹果Apple Wtch Series 10屏幕尺寸将变大、厚度变薄。Apple Wtch今年下半年起将开始采用由3D打印技术生产的机构件。车路云概念涨幅靠前,车路云主要涉及到智能交通、汽车电子、汽车芯片等,消息面上,武汉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“车路云”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得市发改委同意批复,总投资170.84亿元。但该概念涉及到的个股都是炒作了很多次的,所以短期追涨需谨慎。近期科技股内部逐步呈现出良性轮动的局面,而国内对科技股的政策刺激也是力度空前,央行5000亿再贷款支持科创,大基金3440亿投向科创,科技股可能还将是后期主线。后续可以在泛科技方向(科特估)轮动过程中,寻找一些低吸机会。当前A股处于相对底部区间,我们说过,这个位置要么有重大事件、政策刺激,走出放量长阳,要么技术上自然走出放量长阳,否则,整数位再次跌破是大概率事件,交易上还是多一些谨慎。不过,即便是跌破,指数层面大幅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,从长线的角度看,破了也是机会。但短期风险还是没有完全释放,下方的重要支撑位是整数位,目前仍以控制仓位多观察为主。
市场的趋势、规模、涨跌情况等信息,反映了市场整体热度及投资者情绪,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市场的整体表现。
盘面上看:行业板块多数收涨,计算机设备、汽车整车、软件开发、汽车零部件、汽车服务、工程咨询服务板块涨幅居前,酿酒行业、电子化学品板块跌幅居前。
消息摘要
《中国工程院院士:车路云一体化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路径》 ——2024.6.18 财联社中国工程院院士,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今日在CICV2024表示,车路云一体化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路径,“车、路、云、网、图、安”融合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。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完全不矛盾,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,而车路云一体化是单车智能的升级。一方面,单车智能难以解决分割数据打通的问题,且单车智能感知能力受到约束。利用车路云一体化,可避免单车智能的立体特征造成交通事故和拥堵。另一方面,智能车发展最终要拼算力,而车载算力从成本、使用条件上都受限制。可以把车载计算任务卸载,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实现。这样可以从自主车辆和路侧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模式,能够覆盖更加广泛、交通场景更加复杂、数据种类更加完备。
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:高质量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》——2024.6.18 财联社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今日在CICV2024上表示,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、信息通讯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,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。下一步,工信部将加强顶层谋划和工作协同,坚持车路协同发展战略,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。一是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促进中央计算平台、车控操作系统、自动驾驶、通用人工智能、智能车载终端一体化、线控底盘、软件工具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,持续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韧性和竞争力。二是加强政策法规与标准供给协同,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,支持跨行业协同发展,推动制定修订交通管理、地理信息、保险等法律法规,强化标准引领。三是深化推进试点示范,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,推动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,高质量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。四是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,深化与各国的开放合作,持续吸引全球先进智能网联技术产品在我国的落地,引导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形成开放性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《工信部就<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(2024年本)(征求意见稿)>征求意见》 ——2024.6.18 财联社工信部公开征求对《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(2024年本)(征求意见稿)》的意见。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、平板玻璃项目。确有必要新建、改建的,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,实施产能置换.新建生产线能效必须达到《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(2023年版)》要求的水泥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。用于置换的产能指标,严格依据项目备案或核准文件上的产能确定。用于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不能拆分转让。因不可抗力原因被地方政府要求停产超过三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,其产能于2025年6月底前可用于置换,2025年6月底后将不能用于置换。位于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低于50%省区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,原则上不得从省外置换产能。
作者利益披露:转载,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,旨在提供更多信息,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