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板指跌逾1% ,下跌个股近5000只
创业板指下挫跌逾1%,沪指跌0.79%,深成指跌1.15%。医药医疗、电子商务、消费电子、房地产等方向跌幅居前,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5000只。
放量了760亿,总成交量6956,不足7000(即使是恐慌盘也不多了)
内资流出484亿,算是近期最大的一次流出量,北向还是正流入399万,南向净买入20亿
主卖是机构资金,但是也没回补和抄底,可能是宏观数据实在不好看,所以资金很悲观的缘故。
—目前是冰点区域,但没支撑作用。
早盘低开的利空因素:
宏观上:1)IPO恢复,市场情绪承压;
2)老美又搞法案,关于外资对我们投资的限制;
微观上:
盘中护盘资金很弱,考虑到2月份已经掏出了那么多钱,大概率压箱底已经不多了。
毕竟今天放量760亿,这多出的量,可以理解为是空方量能,这点力度已经不能抵抗的话,后续就不要再有太高的期待;
—反思今天的亏损,就是误判了护盘的力度;觉得地量见底,又有护盘,那么拉回3000点上方,就是横盘震荡的格局;
事实证明,不只是我们没钱了,存量也没钱了。
02
大盘情绪:
上周五破3000点,但是低开高走,盘中有国家队护盘,成交量6000亿差点都没到,属于今年地量了。
本来预期内是地量见底,短期总能横盘波动一下的,地量意味者抛压和买盘保持了平衡,只要有这时候配合政策上的利好,短期内会有往上的波段机会。
➥但是:宏观角度,复苏预期证伪,之前抱团红利的基本也翻倍了,那么这个超跌反弹也好,预期修复也好,上涨空间等;
——已经没有逻辑支撑继续上涨,没有接力的情况下;机构和大资金也很难抱的住,当大盘情绪往下,只要有一个大聪明想着先避险,随之而来的就是抱团瓦解,资金踩踏,然后价格大幅下行。
➥目前来看,村里其实也有点乱,也不知道是各方牵扯太深,还是什么考量,反正这个时候放开IPO,做空也不禁止。
—等于是雪上加霜, 对情绪进一步压制,那么向下的缺口一打开,真的就先看2400吧,或者还要超跌一点;
因为2400分位,微盘股的问题会进一步爆发,至于如何爆发,猜不到。
➥风险是跌出来的,这是绝对的真理,放在哪都不会错;
—大到宏观经济,我们的一生,小到个人情绪,这个准则绝对适用。
➥后续中期预期:只能是期待不破不立了,希望果断一点,快打斩乱麻,快速出清风险,让该退的抓紧退,有问题的赶紧查,要是当时问询函能坚持坚持,可能就不用这么拖着了,拖的时间越长,亏得越多。
这点只能说,因果循环,不跟随时代改变自己,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;
➥明日预期:这时候反弹,也是技术性反弹,今天散户恐慌性卖出——然后资金抄底;
明天资金拉升——散户追涨——资金兑现——冲高回落;
多搞几次,散户就会套死和躺平。
然后当接力不足,流动性越来越差的时候——指数分位就会下降——各种问题开始暴露——引发机构出逃——指数大幅下挫——套牢盘割肉。
最后进入情绪冰点,这时候才是最终的平衡。
期间GJD的护盘,无非是延缓这个过程罢了,大力才能出奇迹,2月一波能掏的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,上周五和今天的ETF护盘,能感受到的就是力度很弱,有气无力。
所以放量下跌是好事,但是放量下跌的时候绝对不是底,次日反弹那也只是技术性反弹,不改趋势。
03
关于支撑位:
技术指标的形成,主因是心理预期的作用;——但是人是善变的,所以技术指标就不存在绝对,只能是相对的。
从这个角度而言:3000点破不破其实也无需恐慌,就算到了2400也无需悲观,一切都是周期和心理预期的变化,从而引发的运行轨迹的变化。
所以支撑位不在于技术点位,而是从动态趋于静态的过程。
资金已经走了,风险已经出清了,+已经没有卖盘了,筹码交换的活动也就趋于静态,自然也就到底了。
➥心理作用通常适用于分歧的时候,产生分歧,也没有强势的资金去引领方向,那么各种心理预期就成了支撑和压力位。有人觉得这个位置是低估了,有人觉得这个位置偏高了;
所以诱发买入和卖出的行为。
同理支撑位适用于大盘横盘波动的时候,板块题材中期的时候,个股分时围绕各种均线上下波动;
04
从以上的逻辑建立的操作思考:
➥顺势操作,箱体波动的时候,可以根据密集成交区作为技术参考,高抛低吸,做波段。
但是通常这种行情=弱势行情。
➥大A 的市场资金运行轨迹,都是趋同性的,就是爱抱团;
当然也是事出有因:
1)宏观经济方面,内里地产是动力引擎,对外低附加值出口为主;
一旦内里引擎熄火,那么就靠对外那点薄利多销,完全支撑不起经济继续往前走。
经济增长一旦趋缓,那么各种隐藏的问题就会暴露。
相当于以前增量的市场,互相抱团,越抱越涨,能赚到钱,只要敢讲故事,什么逻辑不逻辑都可以忽略;公司说没有,市场说有,那就一定有。
—最后引发资金去往储蓄,降低利息后,资金又去追捧国债,追求确定性和避险
2)存量市场,钱不够,就只能是抱团;抱团要是没有增量,后续无力就无法走出过高度,无法产生赚钱效应;
——势必会引发更多的高抛低吸行为,叠加量化的推波助澜,最终也是走向内卷。
所以从连扳接力—到20cm套利,从板块快速轮动—到缩量到极致。
——产生的亏钱效应越来越深入人心,情绪进入冰点,资本缩水+离场,最后就是趋势向下。
3)个股的底色参差不齐,隐藏风险太多,这个目前无解,只能是看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了。
4)同时散户主导的市场,对于专业知识是不足的,所以更容易随大流。喜欢抄作业,而不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。
➥小结:
1)这个市场并不具备横盘的条件,要么是抱团向上,然后看接力的动能来决定高度;
—关键在于还有没有人买,而不在于压力位和逻辑,逻辑和消息只是影响情绪的因素之一,不是唯一。
2)如果市场横盘,没有向上的突破口,必然会内卷,从而扩大亏钱效应;
—所以横久必跌。
3)一旦向下的趋势形成,一定是要先放量之后再缩量,才能算是见底。
—除非大力出奇迹,不然支撑位就是用来打破的;
关于技术分析,支撑位一旦频繁承压,心理预期就会变,就不会有资金在这里密集买入。
所以技术分析只能是作为情绪的参考,而非标准。
以上因素导致了A股市场的趋同性交易,习惯性抱团随大流
——这也是短线选手赚钱的核心逻辑
05
上半年走势总结
➥普涨
2月出逃的资金在风险出清后,春节回来开始资金回补,量化为主导,依旧选择了微盘股策略,所以形成了技术性普涨。
——需要反思的点:资金选择和长期选择形成的生态,除非宏观上或者有外力,打破了这个生态的运行逻辑,不然生态的运行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。
当时觉得大盘权重才是今年的行情,小票不再是资金的抱团方向。
只是觉得小票亏钱效应大,风偏会变;
以及股灾结束后,外资回流,会选择抄底核心资产,超跌反弹是主旋律。
事实证明,对了一些,但是基于当时环境确实是错的,所以趋势的误判,也就导致了操作节奏的不匹配。
地产问题没有解决,经济复苏被证伪了,外资也没大举回流,人家选择了估值更低的港股。
内资外资都一样,资金运行的第一要素:就是流动性的顺畅。
➥微盘股见顶
第一波短线资金回补差不多在3.21 开始结束,微盘股接近翻倍;
随后没有资金接力,场内开始兑现,大盘开始回调;
但是当时情绪好,第一次回调,踏空的场外的资金开始逢低买入,形成了一次微盘股的高切低。
➥高股息
当微盘股资金的接盘资金消耗完以后,4.03微盘股见顶,资金开始寻找其他方向;
恰巧机构和外资抱团高股息,走出了趋势图形;
然后开始发酵出海逻辑,短线资金切换到出海逻辑。
—微盘股进入了下跌趋势。
➥4.12新“国九条”发布,微盘的基本面变了,垃圾股开始出清;
—反思:政策改变了微盘股的生态,出清的格局是不会变的。
超跌意味着基本面具备风险,即使错杀也没资金愿意接力;所以低位不代表便宜,高切低去埋伏这些票,又是一个大趋势误判的典型。
这种超跌反弹的收益,和低吸埋伏垃圾股,都是错误的操作,把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,愚蠢至极。
基本面是必须要考量的,没有业绩支撑的炒作,情绪不比从前了。
➥高股息见顶
当短线资金涌入,拉升了高股息的斜率的时候,30% 的涨幅空间短期就是过热了。
高估值的基仓是险资和社保类的配置型资金,是真的奔着股息来的,当股价涨幅炒股了分红率,资金肯定是要先兑现的,然后等回调一定幅度,又会回补仓位。
— 除了年初的股灾导致估值超跌修复的机会,其实大的机会已经没有了
交易操作:寻找预期修复的低位板块
例如家电,大家认为跟随地产要步入漫长下滑期,一路杀到10倍,随后发现出海依然能保持双位数增长,于是快速修复估值,带来一波翻倍行情。
例如半导体:三期大基金和重组并购的预期变化;
公司低估必然是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但一旦问题被解决,往往能快速修复。
但是大资金调仓的周期很漫长,超跌的估值修复以后,涨幅空间也很小,并不适合短线资金的操作。
➥ 预期的机会
1、独立逻辑,例如正丹这种行业供需格局产生的预期差,也真实能体现在业绩预期上的。
—反正很稀缺就对了,需求一定是要跟随消费的,消费弱-传导到产业上下游只会是寒冬。
2、政府能上杠杆的地方:车路云其实是好机会,奈何生不逢时,市场向下的时候,情绪和资金双重压制。
而且板块题材的走强,需要流动性的支持,目前也不具备。
3、2400点的机会(只是大概分位)
非唱空,客观看待,全A指数到了这个位置,趋势很明显的。
牛市不需要护盘,今日200多亿护盘都拉不起来,说明空方更强。
毕竟我们也没办法做空,空方的尽头就是多杀多,看谁跑的快。
真实水位看全A,目前应该是2600区间了距离2400其实也不远了。
今天的股市是正常的,反应了真实的经济状况,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,真实的法治和营商环境。大家不必意外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
从这两天大盘的反应看,对于村里控制局面的决心还是不要有啥期待了,保护好本金,等变量吧,什么时候有大的变量可以改变生态的时候再参与;
如果只是技术性反弹就算了,参与意义不大,三根阳线无法改变信仰。
一定要大变量。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